警用装备的历史,你知道吗
从1978年到2018年,时光穿梭40年,一代又一代人夜以继日开展工作,陪伴他们的,还有不断更新的警用科技装备。
尽管时光荏苒,岁月变迁,那些陈旧的警用装备已光荣退役,但它们的背后,故事还在。
警用装备篇 60-70年代
60年代,民警开始使用指挥旗、指挥棒。
图为挥舞着指挥棒指挥交通的交警。
60年代一线民警使用过的口哨。
70年代,刑侦破案的“老三样”——手电筒、显微镜、勘察箱。图为70年代部分警用装备。
“72”式警服上白下蓝,领章是两块鲜红色的平行四边形,与雪白上衣相映衬,熠熠生辉。
警用装备 80年代
这样的枪套自80年代初就伴随一代代民警,是机关震慑犯罪的利器。
80年代拉风的莫过于警用边三轮摩托车,那些年载着民警穿梭在大街小巷,风驰电掣赶赴各类现场。
刑警队使用的光学显微镜,用于检测现场检材,放大倍数有限,主要靠人眼识别。
体积大,通讯方式单一、信号范围有限的手持电台
功能单一的现场勘查显现器。
当时,队伍和武警部队大量装备85式狙击步枪,7.62毫米口径,10发弹匣,半自动结构。百米精度良好,经历过大量实战检验。缺点在于枪身长、机动性及人体工学欠佳,缺乏专用弹药、瞄准镜倍率低、精度有限。
80年代的接处警系统
这是很多人如雷贯耳的电警棍,80年代中期开始走入大众视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
这部在80年代末投入使用的对讲机,是机关基层所队当年配置的高科技装备。信号覆盖范围小、通讯质量差、待机时间短,可是在电话尚未普及的岁月,它仍然是民警的好助手。
警用装备 90年代。
停车示意牌和发光指挥棒。
以前的水警在巡逻艇的甲板上巡逻,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寒风刺骨,条件非常艰苦。图为90年代初的无锡水警巡逻艇。
图为90年代,无锡110接警台民警接受群众报警,并用纸笔简单记录警情内容,通知民警处置。
第一代警衔。
90年代中期,接处警装备相对原始,很多派出所民警处警交通工具还主要依靠摩托车、自行车,单警装备更无从谈起。
第二代警衔。
90年代后期,队伍和武警部队开始装备88式狙击步枪。5.8毫米口径,10发弹匣,半自动结构。枪身轻巧,无托式设计提高了人体工学效应,携行方便,远距侵彻力强。
缺点在于精度不高,百米理论散布近8公分,弹头轻、弹道轨迹一致性低。
警用装备 21世纪初
第三代警衔。
进入21世纪,以警用九小件为标志的单警装备逐渐普及,腰带上既有枪套这样的强势装备,也有小急救包等便民服务装备。一条腰带,见证了一线民警工作职能的日益多样化。
这是警用九小件上配置的伸缩警棍,与电警棍相比,它的可操作性更好,相对而言更安全。
2004年后的统一警车
2005年,部宣布将“99”式警服的铁灰色衬衫换成浅青蓝色衬衫。
警用装备 2010年后
当时的三件“高科技”:录音笔、照相机、对讲机。
2012年,国产CS/LR4型高精度狙击步枪开始被装备在特警队伍里,7.62毫米口径,五发弹匣,栓动式结构。
高倍率瞄准镜、微光夜视镜、激光测距仪等各类尖端装备配合高精度枪管使这把枪成为近年来特警装备中的“终极武器”。
百米理论散布不超过3公分,训练有素的射手可以轻松击中百米外的一枚一元硬币。
2018年,无人机开始逐步进入使用。偌大的监控室里,参与值守的人员操控着无人机的运行,实时画面一览无余。
从原先的“偏三轮”、“吉普车”、依维柯、巡逻处警用轿车到新的防暴装甲车。
如今,将网、互联网、视频监控网等接入指挥大厅,形成拥有多系统组成的综合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110与处警车辆、处警民警、路面监控的无缝对接,让报警台民警能够“身临其境”,直接指挥现场警力,有效提高指挥调度的智能化、可视化水平。
这是现在巡特警突击队员配备的战术头盔,由防弹高聚合材料打造,同时可加载载具,配置夜视仪等装备,实战能力大幅提升。
如今,350M数字电台成为每个基层民警的标配装备。稳定广阔的信号网、多样化的功能、超常待机,使它成为各项安保任务各个点位的可靠通讯保障。
体积小,具备单呼、点对点、点对群等方式的语音、信息通讯功能的数字集群电台。